董惠安《去汉中:让青春拥抱晚霞——西大中文系七九级毕业四十年

来源:神州艺术网    作者:董惠安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30    

  去汉中:让青春拥抱晚霞

——西大中文系七九级毕业四十年聚会亮点集锦

                文/董惠安

      西大中文系七九级,这支曾经的青春热血团队,四十年前怀揣着“振兴中华”的豪迈雄心走出西北大学校门。如今这支两鬓飞霜但豪情依旧的老年团队,于壬寅虎年的重阳节上午,再次汇聚西大老校区并从这里出发,前往汉中开始了一场为时五天的追寻西大根脉、抒发豪情壮心、以青春拥抱晚霞的浪漫之旅。

     一、从母校出发,在寻根路上关注教育话题

     10月23日,我们中文系七九级四十多位同学和家属,从四面八方归来,在西大餐厅汇聚一堂,如同少小离家的游子回到故园,重新投进母亲的怀抱。当年的帅哥靓妹,如今都已过耳顺之年,但在年事更高的老师们眼中,我们都还是小字辈。这支队伍中,有不少政府官员、作家诗人、教授学者、律师记者,但一踏进校园,我们的共同身份就顷刻还原为学生。我们邀请老师薛迪之、张书省共同回忆大学四年时光,再次聆听他们的教诲。八十六高龄的薛老师即兴讲话并赋诗一首——

     我1938生,你们1979入学。当时我41岁,你们大部分十八九岁。那是走出文革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百花齐放、春光明媚、充满希望、万事待兴的时代。你们如饥似渴地畅饮知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健康成长。今天——

学生返校过重阳,

席摆五桌饮五粮。

女士妆成赛明星,

男生豪迈仰二两。

才俊轮翻谢师恩,

歌手踊跃放声唱。

人间还是师生亲,

一片真情艮古肠。

     当天下午,我们乘大巴奔赴汉中。这方土地的青山绿水之间,隐藏着一段西大曾经的峥嵘故事。10月25日一大早,我们前往城固古路坝村西北联大遗址,寻觅西北大学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脚步。

     当我们几经辗转跋涉,到达隐于深山顶上的一座教堂里,终于进入西北联大遗址时,感受到的是母校在抗战烽火中一段寄人篱下的艰难岁月。古旧的教堂院落里仿佛隐隐能听到前辈的朗朗书声,墙上一张张陈旧的黑白图片中,透出前辈不屈的教育救国意志。真正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的读书声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还有日寇飞机空袭的警报声。当时有300多名师生参加抗战,时年43岁的地质地理系教授郁士元投笔从戎。

     西北联大在紧张的教学之余还陕南乡村设立了社会教育施教区,“念书识字可以写信看信”“要写契约书信,快到施教区代笔处去!”的标语在城固城内外随处可见。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人越来越认识到读书识字的重要性。除了观念上的变化外,村民们还在施教区学会了应对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方法;一种名为“凤尾粘”的高产稻种也在当地推广开来;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为农村青年提供补习教育……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西北联大学生群体中后来居然出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师昌绪、吴自良、叶培大等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西北联大历史系的专家教授们还对张骞疑似墓进行发掘和增修。不仅验证了张骞墓是真,还为目前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这样辉煌的历史,不可不重温。如此重要的母校遗址,不可不瞻仰。我们原以为遗址就在公路边,岂不知大巴车由于路况不好难以到达,只能步行三公里才能到达,对于一群六十多岁的退休人员来说来说,这真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一想,当年迁移到此的师生前辈跋山涉水翻越秦岭,到此处读书求知,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们抱着朝圣的虔诚之心,艰辛跋涉一次又如何?

      26日游览古镇青木川,在著名的辅仁中学面前,再次触及教育话题。让我们惊讶称奇的是辅仁中学创始人魏辅唐的传奇经历。这个如今看来类似于草莽英雄、地方豪绅,在我们非白即黑的认知标准中,难以为他定性的奇人,用种植贩卖烟土,以及其他手段获取的财力,却开创了这方土地上不同凡响的教育事业。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至今被人称道,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第一,学校教师的待遇很高,每月薪水为7—12个大洋不等,相当于今天的7000元到12000元。凡有重要活动或者请客,魏辅唐都要把老师请来坐上首。第二,学生在辅仁中学读书全部免费,且对四川、甘肃等外地学生一视同仁。大龄生不受班级限制,可随时插班。本辖区内满7周岁的孩子必须到辅仁中学读书,否则其父母要受惩罚。魏辅唐还出资送许多优秀学生到汉中、武汉、重庆、成都的中学或大学深造。至宁强解放,辅仁中学共招收过三期学生,但均未及毕业。但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许多人后来卓有建树。

     魏辅唐对教师的经济利益的保障和人格精神上的尊重,对学生的“有教无类”和免费教育,让今天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应当深刻反思。当时一个地方土豪乡绅都能做到的事,如今就那么难办吗?尤其是把学校教育当成赚钱产业来经营的企业家们,更应当摸着胸口好好想一想。

     在宁强羌族文化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身为大学教授和作家的马玉琛告诉我,有一位台湾人写过一本研究羌族的书,主题是认为羌族是汉族和藏族文化的中间过渡带,也就是说,藏人看羌人像汉人,因为羌人接近农耕文明。而汉人看羌人像藏人,因为羌人有着游牧民族的特征。这种观点我还第一次听说,让我对中华多民族的文明进程多了一重认识。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羌文化展厅中,一边聆听导游的讲解,一边恭听马教授的教诲,对“活到老学到老”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四年同窗情化作四十年友情,比亲情还要亲情

     汉中之行的“同学情谊恳谈联谊会”,是此次聚会的重头戏之一。联谊的开始,是对5位已逝同学以及多位已逝老师的默哀和追思。这5位英年早逝的同学,每每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令我们唏嘘不已。我被主持此项活动的张海青点名第一个发言。当然我心中也正涌动着万语千言。我感慨地说:此次毕业四十年聚会,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第一个惊喜是我同宿舍四年的舍友张攀峰、梁文源、徐志军、杨再明、雷和平汇聚一起了,除了远在延安的武兴元由于身体原因来不了,孙云龙故去多年,我们宿舍的主力会师了!第二个惊喜是,我们当年一同返回宝鸡的四人中,除秦伟失联多年外我和郭振乾、李青华三人很不容易地相聚了!说到不容易,是因为李青华从宝鸡到上海发展,已经有将近三十年未见面,而与振乾半年前在西安的相逢,却是与他在旅居加拿大之前的一种带有悲壮色彩的告别。他当时表示,世事难料,风云莫测,也许这是一次最后的相聚。想不到,对于此次四十年相聚,他竟是如此的情真意切归心似箭。难怪有同学当场就戏谑道: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返回西大,参加同学聚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郭振乾的随后发言中,表述了对同学之情的珍重。他说,同学之情,尤其是大学同学之情,是除过父母兄弟姐妹之外最重要的情谊。这种情谊会影响终生。他特别讲述了半年前回宝鸡,对失联同学秦伟的寻找。他寻访了和秦伟家庭有联系的近十位亲友,最后,找到一个现居加拿大唯一有可能知道秦伟线索的他的一个远亲的电话,拨过去后无人接听,留了言,但至一直没有回复。

     在汉中联欢会现场与外地同学的视频连线互动,更是此次聚会的一大亮色。首先连通的是卞建国,他由于担纲老干部合唱团的主力,无法分身参加聚会,但通过连线,他的歌声与微笑透过大屏幕展现在大家面前,歌声中飞出浓浓的同窗深情。他唱的歌是《你好吗?》,歌中唱道:“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知音隔不断,天各一方。月共一轮,你好吗?深深的想念你,我最疼最爱的人,让平安的祝福永远伴随我们,甜甜蜜蜜的一生!”这歌词把同学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第二个连线的是军事专家崔杰。他充满激情地告诉大家,已经退休的他,由于国家的需要,他又重新回到重要的工作岗位。担负起特殊时期一个老军人的神圣职责。对不能回母校与大家相聚,他表示了深深的遗憾歉意。“等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和大家欢聚一堂!”

      远在辽宁的李彦民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远途奔波,不久前的西大三届毕业生的四十年大团聚活动,他原本已购机票,但还是被医生劝阻,未能成行。此次聚会,他又是遥望长安汉中,仰天长叹。但他思乡情更切,和同学情更重,他千里迢迢把上百只盘锦稻田蟹快递到汉中,要大家品尝,同时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其中有他敞开心扉的感言,还有他演唱的歌曲《梦驼铃》。大家品着他寄来的稻田蟹美味,聆听着他的肺腑之言,还有他的歌声,真是叫人心头别有一番滋味!坦率地说,唱歌并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的歌声中充满浓浓的同学情思乡情,尤其是唱道“站到高处望故乡,风沙万里长,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断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时,引发不少人情感共鸣,眼中都噙上了热泪。

     “分享是快乐”的信念,在此次聚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几十年来,大家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都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拿出来共享,也体现着浓浓的同学情分。同以往聚会一样,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正所谓“独乐乐难比众乐乐”。刘林海、刘党莉为同学准备了价值不菲的礼品,他们在汉中宁强有投资,特意让合伙企业对此次活动予以了友情赞助。徐志军夫妇还为同学赠送了当地土特产。梁文源夫妇为迎接大家到他的“梁州书院”做客,除了家中布置一新,备好文房四宝,还从汉中拉了几十把椅凳,备置了多种鲜美的水果,让大家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汉中多年的黄鹏程、徐志军,作为东道主,更是竭尽全力,联系宾馆、餐馆和旅游景点过程中,不辞辛劳,多方奔走,甚至全家总动员,夫妻齐上阵。值得一说的是,黄鹏程的驾车技术不够老练,每次都要让夫人代驾,这也再次印证了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善于付出的女性的真理。

      三、才艺比拼,青春焕发,再现青春活力

      在西大中文系七九级群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大学教授、书法画家,以及律师、媒体人等等。作品享有全国,也让每个同学脸上有光。在社会风雨中历练多年,大家在丰富人生的过程,艺术细胞也裂变出不少,很多同学的才艺水平大大提升,叫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五天旅游行程中,联欢活动有三四次,每次都精彩纷呈。而且一大批老艺术人才层出不穷,其中冒出了好几匹才艺“黑马”,叫同学啧啧称奇,拍手叫好。雷和平在校期间沉默少言,人前很少发声,如今已成为七九级的金牌歌手;杜仲龙在校时有“楼道歌手”之称,常常有狂放不羁的摇滚形象,如今大大不同了,意大利民歌唱得嘹亮悦耳,陕北民歌也唱得别有风味,引得同班陕北诗人陈文远那擅长演唱陕北民歌的娇妻郭延红的阵阵喝彩。而很少登台献歌的张海青,和郭延红合唱的陕北民歌《酒杯杯高来酒杯杯低》,酸中带甜的曲调,让人刷新了对张海青平时官家正统形象的认知。而他在返程的大巴车上倾情朗诵的《悼屈原》,气壮山河,让人顿感到他将才艺掩藏的一个深,有大潜伏者的气度。胡军辉和爱妻丁瑾,堪称七九级的一对“夫妻歌唱家”。两人珠联璧合,高潮不断,每次都让联谊活动蓬荜生辉。

     这里要特别说说作为“黑马”的王顺岐同学。他毕业后先到渭南教书后回澄城县老家的王顺岐,在校期间波澜不惊,从未在才艺表演方面显山露水,而此次聚会,强势亮相,一曲《我们这一辈》,声震四座,掌声雷鸣。

     老班长周建国也情不自禁地演唱了一首前苏联歌曲《小路》,总是站在时尚和创新潮头的朱锋,深情地唱了一首《当我老了》,贺建军竟然也显现出了几分音乐指挥的才能,而他和许新芝联袂演唱的豫剧《朝阳沟》,令人耳目一新;许新芝在返程大巴上客串主持人,绘声绘色、亦庄亦谐,让整个车厢笑声不断,气氛热火。其主持人才能如今方得以展示,给人以登台恨晚之叹。

      而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军旅诗人、书画家梁文源,在家乡用书法才艺迎接远道而来的老同学。他的家乡居所也称为“梁州书院”,书房也是画廊,几十名同学走进宽敞的书房客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书画艺术品布满室内,文房四宝早已伺候。此处的活动名称叫做“文心雅集笔会”。

     朱锋走进“书院”大厅后,感慨地说,有一次我在广州看画展,赫然看见“书画家梁文源”的名字,惊讶地对朋友说,这个梁文源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呀!

     我作为梁文源的同学、舍友,也算是“看着”他一步步成为新边塞诗人、大书法家启功的得意弟子,以及著名画家的。当年同班学习,异于同学之处的,是他过人的臂力、笔硬工整的书写以及执着的个性。曾经在校内运动会上获得过投弹优秀名次。毕业前有着从军的坚定决心。最终他如愿穿上军装,西出阳关,守望天山四十年。他已经出版有《梁文源书画集》《梁文源楷书作品集》《梁文源诗书画印选》以及诗词集《横马天山》《历代诗人漫评绝句一百零八首》等。兼任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军旅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新疆楹联学会理事、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副秘书长等。

     他的“梁州书院”画室大厅一时成了同学聚会的场所。他在案头摊开宣纸,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同学写出一幅幅精彩书法作品。此项“文心雅集”活动可谓四十年聚会的精彩一笔!

     健康之体敢攀险峰,俯瞰山河无限风光

    健康成为此次聚会的主题词之一。同学中有人练长跑,有人练游泳,有人练太极,有人自驾游。周建国在聚会前就自驾游到新疆,郭振乾曾到非洲自驾游,其乐无比!令人羡慕。

     周建国和成德奇两位“老大哥”,年龄都比今年退休的杨乐生、崔杰大一轮。两人的共同点是,外貌看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两人也都是从官场投身慈善事业,他们都有着开朗豁达的健康心态,身体的健康指标比学弟学妹们好多了。此次在攀登汉中名胜龙头山过程中,两人双双冲顶,体力不输学弟学妹。

    曾经的“多情王子”郗林,多年来养成了“隐士之风”,平日和同学联系较少。过去在校期间用一副杠铃锻炼双臂肌肉的壮举大家记忆犹新。多年来很少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常常骑个自行车绿色出行。此次在西大校园聚会结束后,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前往汉中,临告别时,他打包了不少席桌上的剩菜,校训“公诚勤朴”中的“朴”字,生生地体现出来了。他自行车的前把手后座上都挂满了塑料袋,我问他能安全上下座吗?他轻盈地抬腿甚高,并风趣地说,身手敏捷着呢!我刚七十,青春才开始!还打算活到一百岁呢!有人鼓励他学习杨振宁,“八十二岁时娶二十八岁娇妻”,他非常赞同,坚定地表示一定要朝这个目标砥砺前行。

     曾有过“少年鲁迅”之称的常兴魁,多年来一直坚持练八段锦,很有成效。新冠疫情结束后已到退休年龄,索性当起了徐霞客,遍游神州的大好河山。到处遗情,乐在其中。过去几十年对酒当歌,差点就成了谪仙人。他的许多成就都是在醉态中取得的。可这次聚会,突然滴酒不沾,有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架势。大家发现他整了一架微型无人机,玩得得心应手。旅途中忙于高空拍摄,汉中美景尽收眼底,真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健康理念颇有新意。只是偶尔在看汉中美女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醉意,让人想到他曾经的以酒壮胆。

     此次聚会旅游团队中,有近十人携带家属。一天晚餐时有人忽然提议,凡两口子都要“亲口口,拉手手,喝交杯酒”,餐厅里顿时欢声雷动!其声势恰似新婚闹洞房。一轮操作下来,大家仿佛都回到了洞房花烛之夜,热血都沸腾了起来,年龄也仿佛减去了二十岁。“归来依旧少年”绝不是一种空泛的口号。

     从新疆归来的的杜仲龙,品汉中美食,游汉中山水,唱意大利情歌,陶醉在旅游途中和同学中间,临告别汉中时,忽然清醒地说,连着五天了,山水怡情了,咋就忘记了看汉中女孩啦?遗憾啊!只能期待下回再来了。也许他就是要为自己留下再来的由头。

     想想也是啊,退休了,谢幕了,无官一身轻了,无案牍之劳顿,无职场官场之应酬,岂不有哉乐哉?

     在朱鹮之乡洋县的一家酒店举办的联欢会上,我唱了一首在旧曲中填写新词的歌儿。歌名就叫做《夕阳无限好》——

     在今天的聚会上,充满歌声与欢笑

告别青春走过风雨,我们都已变老

无论过去多辉煌,一切随风飘

未来时光潇潇洒洒,夕阳无限好

 

    在今天的聚会上,激情还在燃烧

满头白发饱经风霜,我们不服老

退休生活也辉煌,歌声随风飘

下次聚会健健康康,一个不能少.......

     临别,大家都感受到了那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话中冷酷的含义,但是,我们这支团队并不悲观,据说,两年后再次欢聚的意向已经开始酝酿........

                                        2023.10.30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