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质疑权威著作《中国书法全集》刊载赝品!(张靖鸣)

来源:神州艺术网    作者:张靖鸣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3-05    

《中国书法全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内容为历代书法名家评传、书论、作品考释。当代书法领域一批前沿专家学者参与了编纂工作。书中刊载的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多为国家、省、市博物馆藏品。有网媒称:“这套130册巨帙的《中国书法全集》在学术性、权威性及编印质量上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堪称中国文博界、书法界、出版界携手打造的国之重器,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国书法的国家名片。”评价如此之高,已经无以复加了。

 

前段时间,我阅览《中国书法全集》73集(杨岘、张裕钊、徐三庚、杨守敬卷),发现张裕钊书法作品中竟然出现两幅赝品:一是135页的“吟诗坐向行书七言联”,二是136页的“杜甫诗行楷诗轴”。顶流巨著竟然出现这种情况,令人感到意外。

先考证楹联书法,联文为“吟诗白社倾家酿,坐向青山读异书。”款识在上下联两侧:“玉堂仁兄以自撰联属书,久未报命。积雨新晴,几砚生润,觉清健之笔不减张猛龙也。光绪乙酉(1885)重九后一日,武昌张裕钊书。白印二方,上方“裕钊”,下方“廉卿”。上款首句意思为这副楹联是玉堂仁兄撰文的,嘱咐张裕钊书写。“玉堂”是朱汝珍,号聘三,又号隘园。广东清远人。光绪三十年(1904)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据王士祯《渔洋诗话》记载:五十一(中卷)、金陵黄九烟(周星)客嘉善。有负担者过市,口吟哦不絶。揖入问之。答曰:“崔姓,名金友。适偶得句耳。”徐出其诗一巻,五言云:“水澜天垂远,花深月到迟。”七言云:“……吟思白社倾家酿,坐对青山读异书。”书法联句与这两句比较,上下联仅改了第二字。鉴此,这副楹联算不上是朱汝珍自撰的。张裕钊这样书款似乎不妥,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难道他没读过王士祯的《渔洋诗话》吗?“不减张猛龙也”,其意为不次于“张猛龙”。“张猛龙”指《张猛龙清颂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可见张裕钊对这副楹联书写非常满意。书中考释作者评价:此作书法点画圆润,敦实厚重,通篇整肃劲健。”评语比较中肯,这副楹联书法功力的确不浅。而考释者对碑学深有研究,居然看不出其中破绽。鉴定书法作品,首观气象,二为风格,三是运笔。作品气象既是时代风貌的映射,也是个人精神气质的显现。如颜真卿书法宽博厚重,融注了大唐威武气象,也包涵了他沉厚坚毅的秉性。张裕钊书法则充盈着碑学繁荣的意象。但这副楹联既缺乏宏大广博之象,也异于张氏严谨内敛书风。运笔锋毫很单调,未见张氏“锐笔而必留,涨笔而实洁”的用笔特征。其笔画有一个特点:线条弧度较大,如“青、书”等字,颇有盘曲之势,却与张裕钊用笔舒展劲拔大相径庭。“白、向”二字的第一笔与第二笔用一笔写成,其笔势平行重复;线条润燥粗细缺少变化,显得生硬板滞。“坐”字的五、六笔写成“环转”状,这是张氏书法的独创之处,在捻管“环转”过程中应该断开,呈笔断意连之意,这里却连成了一个圆圈,毫无意趣,张氏作品中的“环转”没有这样的写法。上下联出现两个“张”字,这个字几乎在每幅作品中出现,是鉴定张氏作品单字的一个样板。张裕钊写此字为行草笔意,线条弯曲且极具弹性,左右结构向背而行,却精气相贯,神采飞动,妙不可言。楹联中的“张”字,笔力迟滞,左右缺少呼应而显得疏散。笔者鉴定过一些博物馆与民间收藏家的书法藏品,从这幅字的风格特征来分析,这件作品系民国鄂城名流朱峙三仿写。

朱峙三(1886-1967),原名鼎元,又名继昌。清末秀才,后毕业于两湖师范。湖北鄂城(今鄂州市)城关人。精通书画、古琴,尤其擅长魏碑。他在日记中记载,自己在武汉教书其间,多次在古玩店看到张裕钊书法作品,并有古董商请他仿写。“1909年10月十六日,礼拜天。今日为(新祥泰古玩店)郭文卿写大小对三副、一屏、一堂,完全摹廉卿体。就其家吃饭,得洋六元归”(见《朱峙三日记》252页)。“1914年农历3月23(四月十八号)。晴。住省无事可谋。连日饭后,乘车至万发祥丁厚余处闲谈,并为之摹写张廉老大联及屏数套。予学廉老酷肖,好古家与鉴赏者不能辨也。丁亦送予十二元作零用费”(见《朱峙三日记》428页)。 可见朱峙三经常仿写张裕钊作品,并且仿得很像,连行家都不能辨真伪。

行楷诗轴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前几句是《望岳》(华山)诗句,后二句出自《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望岳》诗中流露出失意之感。款识中的“寿亭尊兄”情况不详,笔者推测可能是一位官场失意者。左边有三方印,上方为白印“张裕钊”,中间为朱印“廉卿”,左下角一方为白印“仙俦审定”。“仙俦”是戴贞素(1883—1951),广东人。民国诗人,擅长碑体书法。收藏者可能请戴贞素鉴定过,所以盖印以证。这幅立轴作品整体结构疏朗,字势欹侧,而落款尤为侧斜,这与张裕钊书法的平正圆浑风格显然有别。作品中有的字松散无神,且重心不稳,如“岳、安、到、归、冷”等;有的字撇画没有弹性,如“儿、女、入”等;有的横画起笔不够圆浑厚实,如“嶟、真、更”等字,这是篆书练得少的缘故。总而观之,这幅字气象与格局不大,但隶书气息较浓,其风格有些像张裕钊早期作品《八分考》。《八分考》写于清代同治丙寅年(1866),张裕钊时年44岁,作品属于探索时期风格。而这幅立轴书写时间是光绪丙戌年(1886)春,张裕钊时年64岁。这一年五月,张裕钊创作了楷书代表作《重修南宫县学碑记》,书艺正处于巅峰状态,他的作品怎会重返二十年前的风格呢?因此,不论从字迹鉴定,还是时间考证,这幅字非张裕钊所写,也非朱峙三仿写。

张裕钊书法真迹(现藏于张裕钊书法文化博物馆)

 

笔者查阅国内出版的一些张裕钊书法作品集及相关论文,发现几乎都出现过赝品。有的作品集与论文中,赝品竟然多达十幅左右,可谓触目惊心。从书画市场来看,赝品满天飞,一些省市级博物馆也存在赝品现象;而有的作品集的名家书法作品大多由博物馆提供,这是作品集中出现赝品的一个原因,对主编的鉴定与审美能力是一种考验。如果是书法领域专家主编,选编中出现了多幅赝品,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一是对前贤文化不尊重,二是治学不够严谨,三是暴露出自己的见识与学养较差,四是影响出版社声誉。因此,编纂前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应当谦虚谨慎,如果没有做过那方面的研究,一定要聘请有关专家鉴定。当然,也有的主编觉得自己所处的平台在全国或全省具有专业权威性,自我感觉好极了,却浑然不知选编作品中的错谬,等到出版了后悔莫及。

本文作者:张靖鸣,湖北鄂州人。学者、作家。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