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艺术网湖北讯 为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湖北省英山县孔坊中学以破冰思维,创新分组教学模式。班主任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即是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同时更是对学生的鞭策,激发全体学生“比赶超”的学习状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9月30日,校长袁盛龙走进八年级教室参与小组评优活动,对优秀小组予以精神支持,并鼓励其它小组要克难攻坚实现弯道超车!
分组学习策略的中心,是组内成员互相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根据任务的实施情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内部的分工,明确规定组长和各个课代表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二阶段是小组成员个人任务的完成阶段。如老师分发了当堂训练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也必须学会对资料和课本等众多信息的初步分析及初步舍取,这才能更好地完成当堂训练的内容。

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的好胜心及表现欲较强,不会甘心落在他人后面。让学生感受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也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第三阶段是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在该阶段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整理所获取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整合,得出该小组对某一问题的最后结论。
各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合作的意识,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互补不足,具有整体意识,才能让自己的小组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其中小组成员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隐性,也是学生在自我表现时的一种无形竞争,是培养学生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重要环节。
一些在全班学生面前不敢讲话的学生,在自己所选择的组内也不怕了,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时由于意见不统一,经常发生争论,最后都能够取长补短,达到和谐统一。在这样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和谐相处,培养了团队精神。
组内成员制订了同一目标,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分工。同学之间在一起探讨所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杜文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