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闻《在墟岭王海霞诗歌朗诵会上的致词》

来源:神州艺术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2    

在墟岭王海霞诗歌朗诵会上的致词

王芳闻

 

 

海霞,是我的好姐妹,自幼生活在蓝田县,这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曾经是黄帝梦游的地方,汉蔡文姬、唐王维等曾在这里长期生活,白居易、杜甫、李商隐等一批大诗人曾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颀的:“蓝田美玉清如砥,黑白相分十二子。”白居易的:“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黄庭坚的:“蓝田生美璞,未琢价连城。”等等等等。海霞深受这一方地域文化的滋养,在小学时就将这些诗背的滚瓜烂熟。一颗文心悠然,她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毕业后,在千年寺院水陆庵做讲解员,曾经给李瑞环邓力群等国家领导人讲解过,清脆磁性的嗓音,生动准确的讲解获得赞誉。后又在蓝田县文物管理所工作,对蓝田的文物悉心搜救整理,写了不小的文字﹣方面锤炼7她的文字功夫,一方面又培养了她的文学兴趣,一篇篇文章就出现在报刊杂志网络平台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蓝田盛产美玉,有多种梅花,海霞爱梅喜玉,对故乡蓝田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在她的诗篇中有不少写梅吟玉赞蓝田风物的诗句,也许正是梅花的清香,梅花的风骨,梅花凛雪绽放的浪漫,和玉的纯净圆润,陶冶了她的性情,启迪了她的灵感,她的诗笺总是透着梅的清丽脱俗,玉的清沏不染纤尘,逸着天然的纯美,读之令人似嗅梅之香,似触玉之骨,似闻天籁,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我省著名作家孔明曾这样评价海霞的诗文:“质本洁来还洁去,本色也。”“她吟诗,就象她说话,她说话,就象她吟诗,都透着生活的实在,都透着生活的禅。”的确,海霞的诗属于本色创作,纯真创作,属于朴素的诗人,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晦涩难懂,但并非说,她不擅隐喻,浅薄直陋。其实在她质朴如玉的文字里,常常透着历史的玄思和禅悟。如她的代表作《家住蓝田》:“没有谁家的地/像我家的田/能种出美玉/能让美玉来生烟....../没有谁家的地/像我家的田/能让历史的脚步在这里放慢放缓/人类的母亲在这里生息繁衍....../没有谁家的田/像我家的田/能让诗意尽情的蔓延/云横秦岭,烟雨網川。”诗人一咏三叹,在看似明白易晓的词句里,却蕴含着几百万年先祖在蓝田行走的痕迹,以及遗留的文明圣火,以虚实结合的技巧营造了一幅“灞水环绕,春芳秀岭,秋霁鹿原,蓝桥仙窟”的诗画蓝田胜景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海霞踏着唐代诗人的足迹,倘佯流连在大唐诗路和丝绸之路上,一次次从故乡出发,又一次次回到故乡蓝田,用在丝绸之路上拓展的世界眼光,再来审现这片生长美玉,大唐诗人留恋吟诵的玉山蓝水,她的笔下不再是小草小花,小情小调,而是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凝望与生命观照。如写蓝田《淳风观》:“相信了然/相信一只鸟儿的徘徊/在长安樊川在淳风观/笑声鸟鸣埙音/让这个没有雨的夏天/清淳地沁入记忆。”诗人把自己隐藏在物象的背后,让笑声、鸟鸣、埙音...这些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淳化心灵,这首诗在隐喻技巧的运用上大上到达了出神如化。

海霞是一位诗意生活的栖居者,《行走以我喜欢的模样》,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画像:“和自已的内心商量/行走的姿态/以我喜欢的模样/脚心奔腾的力量/托起我蝶舞的翅膀/以明丽的心情/看依稀的过往/那些风那些雨/沉淀成澄明的金黄/雨后的彩虹就是这样/......以自然的心/不断向善向上/超越自己向前方/向前方。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海霞,近年来担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副秘书长,从2018年以来,我们一直和一批中国诗人行走在丝绸之路的远方,海霞带着“超越自己”的梦想,把“一生收集起的太阳”背在行囊上路,走向远方,从长江三峡到西域大漠,从长安到西班牙、葡葡牙,她用自己纯真而灵性的心灵去拥抱丝绸之路以及世界的旷野,去呼喚其中隐藏的神性和人性,诗艺日渐精进,在意境的开拓上更加深广,如《丝路花雨》:“那些遗迹和故事/依然在长路上蔓延/那些神秘的丝绸/依然和日月星辰纠缠”,而这匹神密的中国丝绸,是由从长安的“一头骆驼/戴着铃铛/从天空走来/铃声悠远......”这些凝练空灵的词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跨越千年、天上地下无限广阔的丝绸之路,让我们聆听到那拥抱世界的具有神性和人性的深情诗意的呐喊。

衷心祝福海霞,背着那一片“长安月”,牵着那一匹长安丝绸,“向远方向远方”延伸,铺展万里丝路霞光。

(2022年9月20日于秦岭王海霞诗歌分享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王芳闻,丝路行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西北大学区域国别与翻译研究院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