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新秀刘小会
文/周迎春
大凡爱好文学艺术的人都知道,文学创作是艰辛的劳动,在文学创作方面要有建树,作者既要有较高的天赋,还要有勤奋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宝鸡青年作家刘小会就是凭着勤奋和毅力戴上了作家的桂冠。
我了解刘小会,始于读她的作品,敬佩她的品格。半年前,她从QQ传来一篇作品,投稿《陕西交通报》,我没细看就顺手转给了编辑,并把副刊投稿邮箱发给她,鼓励她多写多投。就写作者而言,第一篇作品的发表,相当于商人获得的第一桶金,不仅会坚定坚持写作的信心,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历史上,很多作家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其成名作,至少是在发表首篇作品的喜悦中获得了信心,进而坚持继续创作,最终成为文学名家、大家。对待初学写作的人或者首次投稿的作者,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稿件,我都格外谨慎,也恳求编辑改改能用就尽量用上,不要漏发了一篇好文,不要埋没了一个文学新人。或许,这是作者发来的第一篇文章,倘若给予肯定并得以发表,他可能会受到鼓舞并坚持写作。或许,这是作者发来的最后一篇文章,假若没能被采用,他将会认定自己没有写作才能,进而从此放弃写作的爱好。
然而,刘小会是个例外。没想到她发来文章的几天后,那篇题为《母亲的妊娠纹》的散文便出现在副刊上,且位于头条位置。又过了几天,这篇文章又被“大秦交通”推送到网上,并配发有作者简介,我才对已加入中国散文学会的刘小会有了深刻印象。“大秦交通”的“品读”栏目,一般每个星期才推送一篇文学作品,刘小会的文章能被选中,想必一定优秀。
细细品读,果然是一篇佳作。那篇看似露丑母亲“妊娠纹”的散文,不但弘扬了生殖美、人性美,而且揭示了生命的本真。文章谋篇布局和语言功底可窥其写作功力一斑。这么优秀的文学作者,怎么成了陕西交通作协的“漏网之鱼”?经过交谈,才知道她一直是《陕西交通报》的忠实读者,也一直关注着陕西交通作协。自《母亲的妊娠纹》后,她还在《陕西交通报》发表了《糊墙》《跨越千里的电磁波》《拾杏核》《吃粽子》《忙毕》等多篇优秀作品。我也关注到她早已活跃在《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散文之声》《文学陕军》等报刊和文学平台。
常言道,文如其人。小会,聪慧贤淑,真诚又不失活泼。她对文学一往情深,爱文学爱得深沉,可用两句话概括:“视文如命,爱文如子。”她出生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麟游县,麟游曾是隋唐两朝离宫。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达官显要曾在这里赋诗作画,抒发情怀,大展抱负,留下了无数文化艺术瑰宝。刘小会从小生活在这块圣地,加之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笔耕不辍,家乡传统文化的遗迹和现代文明,激发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使得她如鱼得水,畅游于文学的海洋。
读刘小会的作品,你会发现文章的内涵和个人经历完全融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理念。她写亲人、写乡邻、写朋友、写故乡的山山水水,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亲情的温馨纯洁、邻里的敦厚和谐,友人的诚信礼仪。她天资聪颖,不负韶华,少年时期就凸现文学功力,多次荣获市、县中学生优秀作文竞赛大奖。她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现供职于宝鸡市秦龙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曾长期从事财务工作担任财务处长、工会副主席。可谓责任重大,工作繁忙,但她丝毫没有放松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作品90多篇,35万余字。
多年来,刘小会工作、创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收获颇丰。10余篇散文在《陕西农村报》《陕西交通报》《宝鸡日报》《秦岭文学》等刊出,数篇入选《西府散文百家》《情感文学优秀作家专辑》《金台观》《麟游文艺》《太白文艺》《凤县文艺界》等。她是读者公认的文学创作大军中的一员骁将,她不但创作散文、随笔,还写了不少通讯、报告文学和专业论文。她结合自身工作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被行业刊物登载,并屡屡获奖。她与时俱进、勤思善学,擅于驾驭宏大主题、撰写英雄人物、时代先锋功底颇深。有数篇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分别入选《人间正道谱春秋》《难忘的新中国记忆》《温馨的港湾》《金台先锋》《金台观》相关作品专集。主编《云端小镇 七彩丈八》采风作品集一部。作品曾荣获全国“亲情絮语”诗文大赛一等奖、“鼠我幸福”全国诗文大赛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情感”征文大赛三等奖、“感恩的心”全国诗文大赛优秀奖、陕西省总工会调研成果三等奖、陕西交通系统工运论文一等奖,多篇论文被宝鸡市总工会评为二等奖、三等奖等。
工作之余,刘小会还加入一些文学团体组织,积极参加文学活动,热心服务文学事业。近几年,她被金台区作协、渭滨区作协、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宝鸡市职工作协、宝鸡市作协、陕西省散文学会、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多个文学组织吸纳为会员。担任《宝鸡散文家》《西部作家文学》《宝鸡作家》等文学平台和《金台观》期刊编辑。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小会第一部著作《春去春又来》将付梓刊印,与读者见面。散文集选录了作者自2018年以来创作的多篇文章,多以亲情、乡情为主,写人,写景,也写事;写父亲母亲,写邻里乡亲,也写典型人物;写人间烟火,写生活琐事,也写防疫故事。每篇作品看似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但篇篇都可谓语言清新、描写细腻、情感真切。读刘小会的佳作,与她交谈,作为同仁,我们感慨良多。刘小会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快乐与阳光,可她为什么还“自讨苦吃”,选择了文学创作这份清贫事业,并为之倾注心血呢?面对这个话题,她莞尔一笑,平静而自信地说,我热爱工作,热爱亲情,也热爱神圣的文学。文学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是我认识世界、完善自我、升华灵魂的动力。说得多么中肯而感人,一个青年作家崇高的精神丰碑,已矗立在我们的面前。
文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写作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凡要想出点成绩,要么靠才能,要么靠勤奋,若两者皆有,必能出成果。《春去春又来》就是刘小会坚持写作、勤奋写作的成果。
谨作该文以为序,祝愿刘小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踏浪前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22年5月于西安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交通报总编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