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香惠风
——题紫砂壶“壶说八道”(组诗)
作者胡红拴
题刘书民先生写一道品香渊源流长的茄段壶
渊源,五千年,还是更远
以德铺路,黄河,记事万千
也是在早晨
亘古的力,感动了太阳
无须斧劈,喊声,震裂山原
就这样飞流直下
就这样亘古不变
信仰,大道,岂能不感化老天
炎黄子孙的自信
根,植于骨肉
巍巍昆仑的塔
福照永远
我喜欢执壶遥观旭阳
眼前的红艳
醉过,万花染红的
五月
2020.5.15晨于菊味书屋
题周彦生先生写二道品韵淡雅慰心的秦权壶
叶子,住在风中
心动,引领凤鸣
青铜的气血
自会让史海的编钟律动
金石土革
玉磬金声
兰草的琴弦
花,走出深闺的风景
气韵在,风韵,自在现场
无须媚俗的歌来
清乐,更具神风
聆听着穿越古今低沉的调子
浑厚的嗓音
也是今晨
幽兰独白的
慧心
2020.5.16晨于菊味书屋
题梁世雄先生写三道品心心轻阅云的玉壁壶
走过时光隧道
与君
共品,这个春晨
太阳的慈目
云霞里,送来乡淳
一壶茶,亦如
飞瀑飘落碧潭
千年的清香
也如清流洗涤脑尘
曾记得与君对坐的样子
不语,唯有茶盏的路穿梭眼前
那阙宋词的调
也成为调动山风的琴
就这样坐着
看日光冲来
一次次打湿眼幕
晨的觉悟
是否是
无为的一遍遍洗心
2020.4.29晨于菊味书屋
题苏华先生写四道品德德裕大我的一粒珠壶
接过,祖堂传承的那粒沉重的种子
种入,根源的千尺黄土
心血的浇灌、呵护
自意念融入骨肉
骨子里的刚强
随物赋形,胸襟,包容万物
大道通天
厚土苍苍
德,润泽生灵的雨露
细无声,春雨如油
大德裕我
更裕生命春秋
晨观着稚阳慵懒的模样
我的慵懒
是否是
将发呆的意识,装入
茶海温暖的田畴
2020.5.18于羊城
题卢中见先生写五道品仁仁义舒心的高石瓢壶
人生总有易得的奢望
比如,于山巅晨观旭日
比如,于静夜心望月亮
心的源点
爱,通窍的神光
一阴一阳,天地相爱
有生为仁
爱人,爱物,更爱心中的太阳
想起了六月的杏林
繁花去,硕果争艳
内核的力
何止一个浅浅的酸甜
大爱于心
驰骋的风,用一个医字表达
我的六月
字行的暖
穿透了
初夏的阳光
2020.5.19于菊味书屋
题孙戈先生写六道品礼事神致福的道元壶
叩开,山之门
问礼,五岳昆仑
江河湖海
本就是我的姻亲
礼拜与礼仪
骨子里早已种下
五千年的文明
长路上留下印痕
孔子问礼
孔融让梨
程门立雪
也有,杏林播撒的润物春雨
道元之源
犹如茶路于大河之畔
听江流滚滚
观柳絮轻扬
执壶的手
慰籍着
暖心的茶汤
2020.5.20晨于菊味书屋
题孙黎先生写七道品信朴素纯真的清境壶
于湖中青山
体悟,方外清境
这边独好
流溪默写赤诚
古木林外
涛声依旧
山巅逸处
还有邀阳对坐的竹凳
一壶茶
诚心于自然
孤山的信守
也是诚心一片
既然有亘古的那张承诺
孤独,寂寞
也许是人生必须的修练
放开心的野马
踏舟疾驰
这个五月
正是依诺而来的
约期
2020.5.21于羊城云山西麓
题蒋悦先生写八道品琴茶缘知音的大度壶
又近端阳
龙舟水来,尘,远遁消亡
喜观这天洁气清的模样
花开时节
丝竹纷纷扬扬,却是
丽鸟声声演唱
窗外的生活
律韵感染大地
一曲相思
穿雨
轻倚斜阳
2020.5.22晨于菊味书屋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等杂志编委。历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山道》《南粤大地上的书画家们》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